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各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不斷進入中國,中國企業(yè)也逐漸了解了品牌的概念,認識了品牌的魅力。在跨國企業(yè)的耳濡目染下,許多中國企業(yè)紛紛成立,他說:想發(fā)財就去萬通商聯(lián)找優(yōu)質帽子供貨商!立了自己的品牌管理部門,任命了品牌經(jīng)理,組建了品牌建設隊伍。放眼望去,數(shù)萬家企業(yè)似乎一夜之間紛紛亮出自己的品牌,每個品牌都有奪目的名稱、漂亮的標志、絢麗的標準色、精美的標準字、響亮的標語口號。很多企業(yè)氣貫長虹地制定了偉大的品牌目標,立志要做大品牌,做中國乃至世界品牌。
可是,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獵獵大旗還有幾支沒倒?泱泱大國,又有幾個國際品牌呢?為什么中國企業(yè)的品牌之夢難以實現(xiàn)?
筆者認為,品牌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具備高遠的戰(zhàn)略眼光;品牌的成功也不是某一方面的成功,是整體的成功。對于國內品牌來說,那種依靠單純的和炒作曝光而建立品牌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只有堅持品牌的精耕細作,做好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核心、品牌延伸、品牌危機管理“五項修煉”,才能使品牌之鷹展翅翱翔。
第一,準確的品牌定位。
成功的品牌能夠獲得較高的公眾知名度,品牌的準確定位功不可沒。例如:寶潔公司的“海飛絲”定位于去屑,“潘婷”的定位于頭發(fā)的營養(yǎng)保健,“飄柔”的定位則是使頭發(fā)光滑柔順;Volvo(沃爾沃)通過演示它的碰撞試驗并引證該車平均壽命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來強調安全性能,宣傳自己的耐用性;BMW(寶馬)汽車側重于駕駛性能和工程技術效率,他主題是“最完美無缺的汽車”,并不停強調駕駛的樂趣;奇瑞QQ也是一款定位精準的汽車品牌,他突出了“時尚個性小車”,鎖定收入不高的青年男女,號稱是“青年人的第一輛車”。
通過準確的品牌定位,使品牌具有了鮮明的個性,增強了品牌的核心價值,成功品牌才能有效地阻擊了競爭對手的進入。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品牌才成為深入消費者觀念中的品牌,從而潛意識里面左右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而那些由于定位失敗導致品牌失敗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一汽紅旗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紅旗的成長歷程來看,“紅旗”汽車應該是尊貴、安全、權力和大方的象征,自然也是最高檔的轎車。但是紅旗卻主動放棄了多年形成的高檔車形象,進入所謂的中檔車市場,后來由于市場銷路不好,使得中檔價位也沒守住,反而滑向低檔經(jīng)濟型轎車。錯誤的品牌定位導致了紅旗汽車如今的尷尬處境 ——高端汽車的“棄兒”,中低端汽車的“不合群”。
第二,積極向上的文化底蘊。
品牌文化有多種多樣,例如“同仁堂”的仁德文化,“白蘭地”的田園文化,“勞斯萊斯”的貴族文化,“李寧”的運動文化等等。
中國企業(yè)容易在品牌文化上犯兩個錯,其一為“沒文化”,其二為“惡俗文化”。品牌沒有文化就如同白開水一樣,無色無味,無情無形;同樣,以惡俗文化為底蘊的品牌更不可取。筆者認為,俗文化也可以成為品牌文化中的一種,但這種“俗”應當是通俗,而不是庸俗,更不是惡俗。惡俗文化的品牌,是對消費者的輕視甚至侮辱,它低估了消費者的審美水平。
“腦白金”之所以被觀眾和網(wǎng)民口誅筆伐,就是因為它把俗文化中的送禮文化惡俗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