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樓地下一層,隱藏著一座微特電機博物館,這是國內第一家微特電機博物館。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微特電機的發(fā)展歷史與科學原理,也可以參與互動操作,體會電機的使用樂趣。
老教師的電機情緣
北工大50周年校慶之際,機電學院退休教師董天午教授將精心收藏整理的各類微特電機1010件全部捐贈給了學校。
源于對微特電機及相關產品的喜好,董天午從1960年開始收藏微型電機。從塞在床底下的箱子里到放滿整整兩個房間,50年里,在收藏電機方面花費的金錢董天午沒有統(tǒng)計,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更是無從衡量。
他在捐贈書上這樣寫道:“我非常珍惜這些電機藏品,更希望這些具有‘世界工業(yè)革命第二個里程碑標識’的藏品,能啟迪人們在科學實踐道路上不斷追求進步,激勵人們熱愛科學,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尊重科學實踐的成果,并促進其延續(xù)、傳承和發(fā)展!
北京工業(yè)大學為此特別建立了微特電機收藏館并向社會開放。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這些電機藏品的作用,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協(xié)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展館歷時一年半完成了提升建設,并于今年7月正式開放。
微特電機的寶庫
北京工業(yè)大學微特電機科技展館是一座微特電機的寶庫,展館面積達700平方米,設有電機陳列展區(qū)、互動展區(qū)、多媒體演示展區(qū),電機展品也由最初的1010件增至1200余件。
“美國軍用手搖直流發(fā)電機”可以說是展館的“鎮(zhèn)館之寶”。這臺電機是二戰(zhàn)時期美國制造的,專門用來為電子管收發(fā)報機提供直流電源的軍用產品,由于時代久遠,且為軍用,產量較少,所以目前市場上極為罕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物資回收商店、舊貨市場、電機工廠是董天午經常跑的地方。當他在物資回收商店發(fā)現(xiàn)這臺電機時,如獲至寶,立即掏錢買下了這臺電機,當時花了100元左右,而那時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56元錢。
展館中的電機展品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前蘇聯(lián)、德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時間跨越二戰(zhàn)前后至今,既有像“美國軍用手搖直流發(fā)電機”這樣的文物收藏級的微特電機,也有現(xiàn)代高科技新型電機。
小小電機的科學樂趣
“只讓看或聽可不行,必須要能動手,感受方式多樣了,才有可能加深印象!彪姍C收藏展開放了一年多,董天午開始思考新的問題。
北京市科委曾開展“北京市科普項目社會征集”,微特電機科技展館申報了這一項目并得到了科委專項資金的支持。董天午和機電學院的部分師生一起設計、畫圖、制作、組裝了“推拉永磁發(fā)電原理模型”、“永磁懸浮秤”等13項16臺互動展品,并申請了發(fā)明****和實用新型****。
在這些互動展項中,“一輛行駛的列車”總是吸引著參觀者最多的目光!半娐轁{驅動的永磁懸浮列車”,以磁懸浮同極相斥的原理為基礎展示永磁懸浮技術在軌道交通上的應用。
這些充滿互動性、創(chuàng)新性和趣味性的展品不但在展館中“大顯身手”,還走出展館參加了2012全國科技周北京大型科普博覽、2013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新材料新能源主題展等社會展覽。
近3年來,微特電機科技展館作為北京工業(yè)大學科技與藝術博物館6個展館之一,充分發(fā)揮著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已經迎接了學校師生、北京中小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觀近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