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工作、行為重新審視后的觀念之變、作風之變,由此產生的“蝴蝶效應”引發(fā)了效率效益員工收入三提升,這一切來源于自適應組織績效考核。
“我們兩條產線原來各干各的活兒,彼此缺乏默契配合的愿望和行為。現(xiàn)在公司實行自適應組織績效考核,為多出產品增加效益,避免頻繁換活浪費產能,我們協(xié)商后由Z1產線負責兩條產線軸承內圈徑向孔和油孔的加工,Z3產線負責外圈徑向孔和油孔的加工,緩解了孔加工這個共同的瓶頸工序的壓力。”瓦軸風電軸承公司Z1產線長張樹堃和Z3產線長趙玉林互相補充著介紹道。
觀念之變帶來的效率效益提升,還充分體現(xiàn)在裝配產線。過去各產線加工的內外套經檢測合格后,便集中送到裝配產線。而裝配過程中需要選配,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尺寸不合適,還需要返回產線進行微加工調整,F(xiàn)在,流水員主動架起了各產線和裝配工序溝通的橋梁,互相密切配合,全面提高了裝配的合套率,每天裝配工序可多合套六七套產品。同時,生產管理、技術質量等部門和產線互動起來,上下“隔層皮”現(xiàn)象被打破了,讓生產節(jié)拍更加趨于穩(wěn)定,眾多過去棘手的問題在互動中找到了創(chuàng)新解決的路徑。
“以前活多的時候,我們操作者的收入大多在4000元左右,F(xiàn)在實行自適應組織績效考核,操作者干勁倍增,大家勁兒往一起使,目標就是多加工產品。過去大家干完自己的活兒,就休息了,F(xiàn)在主動找活兒干,別的產線有干不過來的瓶頸工序,我們協(xié)調幫著干。10月份,我們產線比前期多加工了30多套產品,操作者的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有三四個人的工資過萬了!盳1產線長張樹堃介紹說,現(xiàn)在風電軸承訂單特別多,產線的目標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讓員工放開手腳多加工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增加產線效益!跋乱徊,我們要激發(fā)每位員工的潛力,多提持續(xù)改善建議,讓好的技術和經驗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同時,我們還要加強產線管控和銜接,優(yōu)化工作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節(jié)能降耗!
與Z1產線一樣,Z3產線也活力倍現(xiàn)。“我們在瓶頸工序上做文章:齒工序自行設計了新工裝,每次換活可節(jié)省近5個小時;安裝孔工序,我們正試驗新的加工方法,提高加工效率。10月份,我們比前期多加工了近40套產品,操作者工資大多近7000元,多位操作者工資過萬。我們產線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調動起操作者的積極性,讓大家都能掙到錢!盳3產線長趙玉林介紹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嚴格執(zhí)行自適應組織績效考核各項規(guī)定,把指標分解到產線每一個人,讓大家通過自身的工作業(yè)績獲得高收入,調動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提升產線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趕上了風電行業(yè)搶裝潮的好機遇,訂單倍增加之績效考核調動了全員工作的積極性,瓦軸風電軸承公司1-10月份主營業(yè)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9.1%。他們正乘著自適應組織績效考核的東風,快馬加鞭趕訂單,抓住機遇增效益。(來源:瓦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