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電源的相對價格已經轉變,在大多數國家,太陽能和風能現在是最便宜的并網能源!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推廣可再生能源的新聞稿,或來自環(huán)保組織的宣傳,但事實上卻是2018年版“核工業(yè)狀況報告”(WNISR)的主要結論之一。
該報告每年出版一次,基于第三方的觀點,旨在公開討論核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合理的核工業(yè)思維方法。
報告顯示,2017年核電容量僅增長1%,而風能和太陽能的份額分別增長了17%和35%。核電在全球電力生產中的份額已從1996年的17.5%大幅下降至2017年的10.3%。2017年核電總投資僅為160億美元,而全球風能和太陽能投資分別為1000億美元和1600億美元。新建核電廠的投資主要受公眾支持和核武器國家的推動,而不是由私營部門支持;如果不能證明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開發(fā)商用,小型,工廠組裝的模塊化反應堆,具有可靠的被動安全功能,核電在未來的競爭機會很小。最重要的是,如果它無法吸引私人投資者,則其前景似乎很遙遠。
該文件還稱,一些國家支持核電項目,往往是權利尋租和腐敗所促成的。特別是由于它們的大規(guī)模(1吉瓦至1.6吉瓦),核電設施被認為是許多非洲發(fā)展中國家的一個不可行的解決方案,其電力系統(tǒng)通常很小,沒有能力整合大容量。
報告顯示,2017年只有四座反應堆投入運營,其中三座位于中國,一座位于巴基斯坦,而全球另外五座核電站正在建設。此外,在建設施的數量從2013年底的68個反應堆減少到2018年中期的15個國家的50個,其中16個在中國。中國核電在2017年增長了18%,其在該國電力結構中的份額從2016年的3.6%上升到去年的3.9%。
截至2018年中期,有115個核電站正在退役,但到目前為止,只有19個單位完全退役:美國13個,德國5個,日本1個。
專家稱,真正使核電受到沖擊的是經濟效益。 報告中顯示,“電力拍賣導致陸上風電(<20美元/兆瓦時)、海上風電(<45美元/兆瓦時)和太陽能電價(<25美元/兆瓦時)價格屢創(chuàng)歷史新低,而一個欣克利角C項目的核電項目執(zhí)行價格(120美元/兆瓦時)。
盡管加熱問題被認為是次要問題,該報告還是強調了核電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由于核反應堆冷卻需要用到大量的水,這就使得水流變暖,加速全球氣溫變化。政府,尤其是歐洲政府正在實施運營限制,以避免河流過度供暖。為了減緩這個問題,一些反應堆被關閉,包括法國至少四座反應堆。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將把核電的份額從目前的71%左右降低到2025年的50%。法國電力巨頭EDF已宣布打算出售價值114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該項目最終于2016年9月獲得批準,同時,EDF宣布了一項30吉瓦的太陽能計劃,來抵消核電的損失。